食风味

您现在的位置是:食风味 > 代孕案例 >

广州存在8个暴雨中心

2021-04-04 02:24代孕案例 424人已围观

简介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熙灯)3月23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市新闻中心召开气象灾害风险及防御新闻发布会,邀请广州市气象局等单位介绍近年广州气象灾害的影响和趋...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熙灯)3月23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市新闻中心召开气象灾害风险及防御新闻发布会,邀请广州市气象局等单位介绍近年广州气象灾害的影响和趋势、“十三五”期间气象工作成效以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婷在新闻发布会透露,广州站近十年(2011-2020)共出现暴雨日94天、大暴雨日16天,均为历史最多,比排名第二的前十年(2001-2010)分别增多6天和4天。
广州存在8个暴雨中心
“近年来,广州在汛期发生了多起高强度、突发性、局地性的强降雨事件。”王婷举例说,2010年“5.7”、2014年“5.23”、2017年“5.7”、2018年“6.8”、2020年“5.22”等强降雨,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等造成严重影响。从发生的频繁度和灾损来看,极端强降雨已成为对广州超大城市运行管理安全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王婷分析近十年强降雨新特点和变化原因时指出,近十年强降雨有三个新特点:强降雨呈现四个变化特征;空间分布上有八个暴雨中心;时间上有两个高发时段。
据介绍,强降雨呈现四个变化特征包括频次更多、雨强更大、速率更快和范围更广。
频次更多。广州站近十年共出现暴雨日94天、大暴雨日16天,均为历史最多,比排名第二的前十年(2001-2010)分别增多6天和4天。短时强降水方面,广州站近十年共出现小时雨量超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172次,比前十年少6次,是历史次多值;但小时雨量超5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累计有15次,为历史最多,比排名第二的前十年(8次)增加了近1倍。
雨强更大。近十年,我市1小时、3小时和24小时雨量极值分别达184.4毫米、382.6毫米和542.7毫米,较前期极值155毫米、243.7毫米和420.9毫米分别增长19%、57%和29%。大部分地区24小时雨强超过200毫米、3小时雨强超过100毫米、1小时雨强超过50毫米。
速率更快。近十年,强降雨在时间上的分布更集中。特大暴雨过程63%的雨量集中在6小时内,45%的雨量集中在3小时内,短历时雨量在过程雨量中的占比均较前期有所提高。
范围更广。近十年,特大暴雨覆盖率呈扩大趋势,2018年“6.8”特大暴雨覆盖率达39.5%,比排名第二的2008年“风神”增加了近1倍。
据王婷介绍,广州市存在8个暴雨中心,它们分别是增城派潭、增城石滩-荔城-朱村、从化鳌头、从化温泉、花都梯面-花山-花东、黄埔萝岗-东区-永和-增城永宁-新塘、黄埔九龙-增城中新和中心城区白云南部-越秀、天河一带。这些暴雨中心单站平均年暴雨日数8~12天,最多年暴雨日可达14~21天,平均年暴雨雨量为700~1000毫米。
其中,从化、增城、黄埔、花都四个区的暴雨中心出现在盆地、喇叭口、峡谷、迎风坡等特殊地形附近,不仅强降水的强度大、持续久、频次高,且由于地处低洼,洪涝及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非常高;中心城区特别是白云南部-越秀-天河一带不仅是暴雨中心之一,也是短时强降水中心之一。近年来由于短时强降水趋多趋强,加上城区蓄水面率下降、地面硬化径流系数升高、排水管网设施落后等因素,城区内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强度、规模有增多增强增大的趋势。
四个原因致强降雨变化
“近十年强降雨在时间上有两个高发时段。”王婷分析指出,近十年,广州汛期暴雨日平均27.1天(占全年的87.1%),其中前汛期暴雨日15.1天,后汛期暴雨日12天,5月暴雨日最多为6.3天,6月次之为6天。午后至傍晚时段(13-19时)是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20毫米)的高发时段,出现频率占全天的40%。因为短时强降水以对流性降水为主,而午后到傍晚的大气热力条件最有利于强对流的出现。超强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85毫米)除了在午后至傍晚高发外,凌晨至清晨(23-6时)是一个次高峰。
“导致强降雨变化的原因有四个。”王婷说,强降雨的变化既有大尺度天气气候系统的影响,也有局地地形和城市化、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地表和大气温度增加,大气水汽含量和不稳定能量增加,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强降水发生;迎风坡、喇叭口、盆地、峡谷等特殊地形导致暖湿气流强迫抬升或形成地形涡旋、地形辐合,加剧降水的效率与量级,使得降雨系统移动速度变缓、滞留时间变长,导致山区形成多个暴雨中心;城市化导致中心城区夏季白天的热岛效应突出,有利于城区近地面大气能量聚集,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受到扰动极易触发对流发生,产生强降雨,使得城区午后至傍晚强降雨频发;夏季,大岭山、王子山、帽峰山等迎风坡侧存在明显山谷风现象,中心城区以及番禺、南沙存在明显海陆风现象,夜晚偏北的山风和陆风与偏南的西南季风在近地层形成切变、辐合,有利于触发和增强降雨系统,导致凌晨至清晨强降雨的多发。
面对强降雨灾害趋多趋强的新形势,王婷提出了以下几点防御建议。
王婷坦承,由于大气系统复杂多变和数值预报的不确定性,精准的强降雨预报至今仍是世界难题。“预报或有误差,但‘宁可十防九空、不能失防万一’,必须重视暴雨预警,保持应有的防灾避险意识。”王婷说,气象部门也会引进更精密的监测设备,发展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加强极端强降雨灾害监测和预警技术研究,努力提升强降雨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急需提高应对极端强降雨灾害的能力。”王婷建议,根据强降雨新特点,重新计算我市不同区域暴雨强度的重现期,以此为依据合理提升排水、通信、供电、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抗灾等级。同时,相关城市规划(如城市雨水系统规划、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和重大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风险,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王婷同时建议暴雨中心所在区域一定要加强洪涝及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排查,做好隐患点治理和风险管控工作。
此外,王婷建议针对强降雨夜间突发的易致灾情况,要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和重点单位的应急预案,加强夜间应急值守,暴雨预警信号发布和升级时要迅速响应。

Tags:

标签云

站点信息